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献礼祖国七十华诞”之大弯小学至美名师
赖冬梅,青白江区大弯小学副校长,兼任双流区永安红花小学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学位。她是青白江区教学名师,青白江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青白江区优秀校园长,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品若梅花香在骨”,是寒冬降生的她对自己的寄望。她一直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原则,力争步步走稳,事事做实。“教育就是良心活”,为了追逐美好的教育之梦,她一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赖冬梅根本来不及想象未来三年的日子。
她只记得自己当时懵懵的,被告知她将前往双流区一所乡村小学即永安镇红花小学担任校长,至于这所学校什么样子,是怎样的一个学校——总之,除了百度的方位可以基本确定之外其余情况都全然不知。一切仓促得很。
事情的背景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力、深化“名校进县城,托管到乡镇”的战略精神,推动“双青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工作,实现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的目标,2017年8月1日起,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局将所属红花小学委托给青白江区教育局所属大弯小学领办,时间为三年。
身为大弯小学副校长,赖冬梅已近三十年没离开过这儿。认真阅读了相关文件,她慢慢体味到一种责任和压力。
红花小学是双流区的边缘小学,距离双流县城35公里,从大弯小学到这里,足足有80公里远。府河自西向东穿流永安场镇而过,两边的小叶榕、樟树等成片发展,透过车窗,河两岸的景色格外清新美丽。由于永安镇位于南部丘陵低山区,从大弯小学一路坐车过来,时有颠簸。
“我第一次来便走错了路。在丘陵之间转来转去,看到了许许多多水果大棚,一片片农田,路旁的人家收豇豆,洗土豆。想着,如同’红花小学’名字给人听起来的感觉一样,这所学校无疑是村小了。”刚来时,赖冬梅心里生出一丝凉意。
“学校里在岗教师70%是临聘的新手,业务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多,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教学及办公设备老旧严重;学生的活动、教师的培训极为贫乏,参加评选、赛课的机会更是几乎没有……”
赖冬梅调研红花小学数月后,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直指她所见的乡村教育种种问题。
这也是现阶段乡村教育的真实写照。21 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速度加快,农民“离土”倾向渐趋主流,乡村学校生源急剧萎缩,造成了大批“麻雀村小”和“袖珍村小”,条件简陋、师资薄弱。
社会各界近年来对于此类学校去留问题的讨论愈发激烈。“去”“留”立场的政策主体各持理据的背后,实质上是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价值交锋。
红花小学当然也在其列。红花小学所临的新街村街道几近废弃,社区资源欠缺。因为是永安镇中心小学的校区,没有单独的顶层设计,管理督导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均来自当地,属原红花乡村民子弟(景山村、石路村除外),且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一年之内三个月以上不在身边)占六分之一。生源整体素质较低。教师目前在岗的16位,4位正编老师,另外12位是临聘老师。
师资状况如此,教学质量自然受到影响。以至于双流区教育局来视导的英语教研员,在跟听了英语课堂后,也直感叹“没想到我们双流还有教学这么薄弱的学校”。
可为方便乡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节约受教育家庭的教育成本,保障学生安全,红花小学还是保留了下来。一直到赖冬梅接任校长前,它身上所带有的村小特有困境一直延续着。
“最直观的感受是这里的‘清静’。下课和放学后的校园看起来是没有朝气的,孩子们所能参与的活动实在少得可怜。”
赖冬梅感慨,“红花小学一直以来是作为双流区永安小学的校区而存在,像美术、音乐甚至英语课程,往往得靠中心校派老师过来,以大排课的形式给这里的孩子授课,可想而知,孩子们接收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因此学校自己老师的学习成长变得格外重要。学校教师的主要构成是临聘老师,学习机会少,待遇往往较低,没有归属感,积极性不够。“说直白点,很多老师认为在这里是看不到希望的。”
面对红花小学师资匮乏、与城市教育水平差距日益增加等现实困境,究竟该如何应对,如何将偏远落后的乡村学校办出特色?这成为摆在赖冬梅面前的一道难题。
赖冬梅决定从打造校园文化入手。
“美育”一直是青白江区大弯小学的一张名片,而红花小学原有的文化特色是“允德尚美”,“美”恰好是两校文化的契合点。
于是,赖冬梅传承大弯小学“以美育人,一以贯之”的先进思想,丰富红花小学原有理念,确立“求真向善尚美”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这一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横向贯通”及“以美为体用的真善美统一”等明显的未来文化特色。
首当其冲的是校园环境及文化打造。短短一个学期,红花小学便设计制作了校徽、校旗、胸牌、班徽、班旗、门牌,完成了食堂、留守儿童之家、保健室等部分校园环境文化的打造。积极向主管部门争取,添置艺术教室、互动教室等专用教室的设施设备,更换教师办公室桌椅、电脑。“老师办公室里的电脑还是十多年前老旧的,整个学校只有一台打印机。我们就求助了青白江大弯小学,将其学校空闲不用的电脑搬来用,打印机也同时借用了一台。”
为了能真正加强与大弯小学及优质名校的互动学习,赖冬梅几番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报告,终于在学校建立了一间录播教室,供远程教学与教研,克服地域差别,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光本学期我们就开展了两次远程教学互动,以及一次远程教学研究互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音乐教室刚刚获批配置了一台新的钢琴,利用废旧的桌椅重新归置了美术教室,让艺术教育有了硬件上的保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赖冬梅正一步步让学校从外部条件上具备“美”的红花精神。
红花小学还逐渐丰富校园活动,设立了红花美少年入学季、毕业季、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体育足球特色活动等,并且从主题、内容和展现形式上进行特色创意。
此外,各学科组设立学科展示环节,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教学成果。
比如,开展艺体节活动,展示足球教学成果、美术主题作品;语文组开展“悦读节”系列活动,通过推荐好书、办阅读小报、制作阅读记录卡、写读后感、父母共读挑战、演讲赛、评选阅读活动小明星、评选“书香班级”等形式,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丰富成果。
“其中最显性的变化就是学生的精神状态更好了,比过去更自信了。”看到点点滴滴的变化,赖冬梅不禁欣喜。
2018年“童谣声声·天府文化少年唱”立德童谣比赛中,红花小学五年级学生苏雨辰作为一等奖获得者,受邀参加了成都电视台举办的“新时代新天府新少年”未成年人春节晚会。
短短时间,红花小学已经收获了许多个“第一次”:单独组队参加双流区艺术节合唱比赛;与永安小学组队参加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获得优秀团体奖,学生黄欣彤、罗健峰被评为“希望之星”,学生魏夏彬被成都体校录取,体育教师付强荣获双流区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优秀教练员称号,肖蓓蓓老师获得双流区辅导员技能大赛二等奖,数学新老师谢文清参加双流区教坛新秀赛课获奖,学校成为成都市流动与留守儿童示范校……
另一方面,为乡村教师创造平台,提供条件,引领教师们自我成长,也是振兴乡村学校的必经之路。“即便有很多临聘老师,我依然努力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机会。”
赖冬梅组织红花教师开展了“爱岗敬业辅导”“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等校内专题培训;并根据学科教师所需,开展本校结队和跨校教师结对,让每一个新教师都有一个师傅带领,手把手帮助其成长;充分借用大弯小学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学以致用,不断提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派骨干教师、年轻教师、班主任参与各级各类外出学习培训,开阔眼界,转变观念,调整思路,促进提升。
在新设立的“红花讲堂”上,第一季的主题是“分享我在红花的幸福故事”。这是对老师们进行正向引导的分享活动,让大家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分享内心的感动,形成感恩、奋进的积极氛围。就像那句校训“红花朵朵开,个个都精彩”。
“为了绽放,我才到来”,赖冬梅与红花的师生一道“为精彩而拼搏,为绽放而奋斗”。她本人也由最初接手时的焦躁变为感恩。
“在这里最大的幸福,是留给了自己一个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机会将在大弯小学没做好的事情,试着在红花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