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组文教学赛课展示活动在我区实验小学举行,大弯小学袁雨涵老师参加了展示。
袁老师执教的《探秘之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作为典型材料,本课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开头用总起句,结尾用总结句,典型的中心句统领全段,典型的过渡句——承上启下,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典型,依据探秘方法中的“找关键句”和“抓中心词”,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一切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在检测材料《彩色的非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仅仅提供题单,只起“扶”的作用。学生在所谓的“探秘路线图”的指引下,按照刚才一起学习《莫高窟》的方法独自去“探秘”(完成学习任务),直到最后列出《彩色的非洲》的提纲。而最后的延伸材料——给《美丽的校园》列一个简要的提纲,或者自选习作主题列提纲,老师则“放”给孩子们自己去完成。“二选一”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也体现了层次性,同时也为最后提纲展示的多样性做了铺垫。
教学流程体现了视点结构六环节,设计巧妙,同时又展现了组文教学的特点,特别是以探秘贯穿整个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加了趣味性,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几点值得反思和改进之处。
1、标题“探秘之旅”不明了,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列出本课的知能点。
2、列提纲讲得还不够清楚,建议把列提纲的准确定义以PPT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读一读。
3、既然列提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就可以接着讲讲具体有哪些形式,再举几个例子,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