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4-05-03文章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浏览次数:

动手做做看

一、引入视点

1、听故事跟读课文,读通读顺

2、齐读课题

二、知识点揭示

1、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

第五段1、伊琳娜动手做的结果是什么?

(齐读第五段)

(1)生读

(2)看到了什么?(感受惊讶)

2、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

这个问题奇怪吗?为什么 ?

3、针对朗志万的说法,小朋友们是怎么说,妈妈又是怎么说?

(1)书上的两个孩子是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样说的?同桌互读2-4自然段

(A)请两生读

(B)指导肯定、深信不疑的语气。

(2)伊琳娜听了他们的话是怎样想的?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A)指生读

(B)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爱动脑   不盲从)

 

(3)伊琳娜有了问题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齐读

(板书:不懂就问)

(4)那么,伊琳娜的妈妈告诉了她吗?

生答

(1)齐读妈妈的话

理解(光——只)

(2)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动手做、指导朗志万的问题不对、让她动手实践)

(板书:动手做)

三、知识点强化

2、看到了结果伊琳娜非常(   ),第二天早上就去找朗志万,谁来当生气的伊琳娜?

(1)指生读(指导)

(指导表情、动作、语气)指出伊琳娜的礼貌

(2)句式练习(反问变陈述)

(3)句式拓展(反问变陈述)

3、朗志万真的是在哄骗小朋友吗?请孩子们自由的读第7自然段。

(1)指生读

(2)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笑了,她会说些什么?

四人小组根据提示来交流(PPT)

(伊琳娜终于明白朗志万的用心,她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您——”

伊琳娜十分感谢朗志万的”哄骗”,她笑着说:“——。”

伊琳娜面向其它小朋友,她认真地说:“——。”

伊琳娜低下头来,她不好意思地说:“——。”

伊琳娜回想整件事,他对自己坚定地说:“——。”)

四、知识点回归

师:正是由于朗志万的培养和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伊琳娜从小养成了(总结板书引读)爱动脑、不盲从、不懂就问、动手做的好习惯,长大后她刻苦专研,在1939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在科学界绽放!(板画花)

五、知识点延伸

师: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你准备怎样做呢?

(爱动脑、不随便相信权威、遇到疑惑要自己动手去做~~)

(1)总结出“实践”的意思

(2)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

     

 

板书                       13、动手做做看

                                 爱

                                动脑         

                        不              不懂            *总结板书画花的形                 

                       盲从             就问

                                 动

                                手做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抓读的训练。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味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哄骗”,让学生给“哄骗”找个近义词。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让学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改成陈述句说一说,促进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说、写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并让学生在说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写话的能力。

    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简;未关注到个别孩子,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