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的哲学
——《论语》、《孝经》读书心得
主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论交友。
4.论六言六蔽。
在华夏的古文明中,知识遗产不计其数。文明之所以传承,还在于它掌握在的,不仅仅是少数人手里。但是正如其他古文明一样,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文字、知识的确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只有封建统治的上层阶级者们、贵族士人们才能学习文字,汲取知识。而平民老百姓通常目不识丁,尤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女子被要求“无才便是德”。这种阶级的分化更利于统治者们的主宰,老百姓们淳朴憨愚甚至无知。然而,孔夫子却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有教无类。
众生皆有学习的资格,这是人人平等的第一步。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出仕,更是丰富了自我,让人们的素质整体提高,这是重要的一步,是历史的转折。在只有贵族子弟们才能学习的古代,夫子的举措无疑是重磅炸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即使在夫子之后的朝代里,大多数学校依然是贵族子弟的天地。夫子作为私人办学,向平民传播文化的第一人,无论是当时遇到的阻碍也好,眼光也罢,都已逝去。夫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是深思的哲人,是我们心中的圣人。
对夫子来说,自我的修身完善还不够,应当毫无保留地传播于他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便是传承,不可磨灭。夫子作为当时社会的一员,极为注重君臣父子。但凡儒家一流,多是培养助天子诸侯教化者也。学好而仕,为官者,谏劝上级,仁待下民。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便是鼻祖可称矣。论语,作为记录夫子及群弟子言行的著作,涉猎广泛,政治、教育、文学、哲学,立身处世等,无不饱含哲理,引人深思,让人反省自我,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夫子的功绩是不朽的,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论语者,蕴含无数夫子的哲学,择其一二思之。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一个“恕”,好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终身奉行,提醒自己,“恕”,饶恕,宽恕,人生不如意的事何其多,若是每每计较,吹毛求疵,锱铢必较,睚眦必报,那活着多累,所以恕矣。饶恕自己,宽恕他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何必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处世之道。自己不喜欢的,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简单明了,干净利落,换位思考一下便是,自己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若是别人将自己不喜的强加于自己,不和将自己不喜的强加于别人一样么?多一些宽恕,多一些饶恕,若人人都能如此为他人着想,那还会有什么矛盾呢?君子求仁,以恕要求自己,终身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为仁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不仅仅是仁的根本,更是做人的根本。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连动物都知道感恩回报,人不能忘本,尊师重道,礼义廉耻,都是为人之本。无论你是否智慧,是否贫贱,即使你位高权重,你的本质、根源来自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悌都不在乎,那他还在乎什么呢?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做,不敢做的呢?孝悌,人之根本。一个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他就极少冒犯长辈和上司,也极少作乱坏事。本,本源,有了本才能谈其他。本,根源,树木之所以长得高大,是因为根本牢牢地抓着泥土。孝悌,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人的孝悌是他的根本,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孝悌,那么还会有什么作乱的小人呢?社会怎么会不仁爱圆满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交友是个大问题,人之于社会,不可能茕茕孑立,必定会与他人交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不好的事都是由交友不慎引起的。交益友而不是损友,我们应当多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有见闻,有知识的人交朋友,这是好的,可以提升自己。好的朋友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雪中送炭,互相扶持,这种真心的朋友才是一辈子的。而若是与虚伪做作,装模作样的人交朋友,与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巧嘴利舌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所谓患难见真情,这些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最善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同甘却不能共苦,此损友,不交也罢。交友影响一生,好的朋友是助力,是一辈子的财富。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才是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美德是好的,但是一昧地美德却不学,不智,便是大大的危害。爱好仁德却不爱好学问,弊病是使人愚笨。只空有一副好心肠,无知,愚昧。农夫救了蛇,却被毒蛇反咬一口。东郭先生好心救了狼,却被逼得节节败退。好人不好当,沸沸扬扬的扶老人事件让我们深思这个社会怎么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受到质疑,好事难做,社会的不良风气让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冷漠、无语。爱好聪明却不好学,弊病是使人放纵。聪明有余,成事不足。王勃便是例子,年少轻狂,恃才傲物,为同流所嫉。不懂谦虚谨慎,掩盖锋芒,最后年轻早死,牵连家人。纵使有才,却不会做人,不虚心求教;虽有才华,却浮躁浅露,即使有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抱憾而死。故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爱好诚实,守信却不好学,弊病是害人害己。顽固不化,不知变通。世间无事不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人的思想不能老古板,识时务者为俊杰。尾生抱桥而死,固执不通。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角度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爱好直率却不好学,弊病是尖刻不通情理。直肠子的本意是好的,然而大多数话语尖酸刻薄,十分伤人,好事也变坏事了,反而达到相反的效果。过于直率,什么都说,不通情达理,与人疏远,不世故圆滑,处处拉仇恨值,使得人人避之而不及。爱好勇敢不好学,弊病是容易酿成乱子。冲动是魔鬼,山野莽夫,想什么就做什么,不三思而后行,想当然去做,经常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廉颇与蔺相如的小恩怨差点给其余诸侯国可乘之机。爱好刚强而不好学,弊病是狂妄自大。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所以说,学习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夫子的哲学,广,大,精,深,蕴含了许多道理。时常学习,时常反省,不求至圣,修身养性而矣,不求至仁,学以致用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