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读后感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邓晓晓
在寒假假期中读了一本书《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读完后我常常会想为什么会觉得总有做不完的事?为什么时间总是不够用?为什么常常忙了很久回头看又发现没有做什么事情?
我们往往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生活和工作的:一边吃着早餐一边走在上班的路上,一边处理手上的文件一边接听电话,一边等着公交一边计划着一天的行程……有时我们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变出三头六臂来,或者炼就出一心多用的“功夫”,好多做一些事,可是,就算我们如此的“忙碌”,我们的时间依然是不够用的,我们甚至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手忙脚乱!
我们每天都在告诉自己:要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分钟的时间,这样才能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我们才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停的要求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把某项工作处理完,或者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越是能干的人越是想要提高自己的速度,但速度越快反到会被时间拖着走。其实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带入了忙碌而疲惫的生活节奏当中,也是我们自己将自己领入了“越快越好”的“速度病”怪圈。
无论是快是慢,速度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把速度快慢看做衡量一切成败的人。一旦染上了这种"速度病",我们就会迷失在毫无间隙的忙碌之中,失去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理智。
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前提通常都是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身体健康。但是,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是缺憾。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工作而做出妥协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和身体健康。反之亦然,不能过度沉迷于生活而忽略工作。可以说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
曾经有一名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问到为何每天工作的时间长达十九个小时时,科学家答到:人的一生中时间本身就很少,在这极其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干事的时间少得更惊人,仅仅只有三天!人生短暂,人一生的时间太少太少了。
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也是珍贵的。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管理与生活管理体系,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自我管理,为自己的每个方面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
洛塔尔·赛韦特认为公私平衡的精髓在于放慢速度,在于追求思想的深度,在于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从心底里说服自己;我们并不需要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无止境地加速,也不需要随时随地都保持一心多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允许自己把时间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我们拥有的时间并不少,但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却太多。根据一项统计数据,如果一个人的办公桌上任何时候都堆满了东西,那么他在一天的工作中就必定要拿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来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变成一张整洁的办公桌的主人的秘诀--"3R原则",干脆(Radikales)、清除(Raus)、整理(Rmen)。
在我们处理事务时要对事情排序,分出轻重缓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重要的事总是被掩埋在大量的紧急工作之下,被夹在毫无喘息空间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主动地将它们挖掘出来,重新赢得对它们的掌控权。其次,在有效地时间内尽可能合理分配,能够同时进行的事情,绝不简单顺序执行。就像做饭,在烧水的同时你可以洗菜、切菜,而不是等水开了再做。
同时有的事情并不起眼但它却非常重要。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在我们长期处理的事物中,重要的东西只占一小部分,只要集中处理只占整体20%的事物,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对自己每天要处理的事情进行有效的平衡管理。而其中有一些小事
所以,如《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所说:摆脱“速度病”吧,不要急,慢慢来!在当下这一刻的时间里,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吧!只要你从这一刻开始这样要求自己,你就会发现:这条小学生都懂的,但是却被我们渐渐遗忘的道理是如此的有用。
我们需要一种主动的生活管理方式,为自己在工作与私人生活之间寻找黄金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生活的节奏。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而且还要注意同时顾及工作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