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新时代的高质量学校 ——“程辉工作室”参加2018年人民教育校长年会学习掠影

发布时间:2018-11-21文章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浏览次数:

努力办新时代的高质量学校

——“程辉工作室”参加2018年人民教育校长年会学习掠影

 

    

初冬乍寒乍暖之际,青白江区“程辉工作室”组织成员一行五人来到温暖如春的南国开放之城——深圳,参加了2018年人民教育校长年会。两天一夜紧张充实大容量的学习,让我们获益匪浅。

此次校长年会,是在全国教育大会刚刚闭幕,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背景下召开的。大会围绕如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中小学?中小学如何从改革开放40年中汲取宝贵思想和经验,促进学校更好地改革创新,适应时代需要?如何帮助中小学解决办学中面临的困难,切实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应对不断到到来的各种挑战?中小学如何放长眼光,站在未来培养现代人必需的素质?这些问题,都能在2018年人民教育校长年会中找到答案。



大会聚焦“新时代学校使命与高质量教育”这一主题,在深圳的两天一夜里,我们从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校长那里探讨新时代中国中小学新使命,交流分享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理念、思路及方案,共同商讨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展望未来学校变革。下面是我在大会 中收集的参会大伽们的一些观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在《新思想指引新征程》的主题报告里建议:要促进教育的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增强教育的服务创新能力,教育服务创新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事,抓创新要从孩子开始抓起。基础教育要特别在创新思维习惯上加强建设,我们要培育土壤,提高治理能力,要培养好的校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李政涛教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里提问:“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哪些方面什么始终不变,始终与教师同在?哪些又需要改变,而且必须改变?他引用叶澜教授对教育研究的三个层次认知,确定了脑认知、脑科学在教育研究微观层次的重要价值。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不变的是“教育的本质”,是教师的想象力、教师的爱、教师的能力和创造力,而必须改变的是“教师的专业角色”和“教师的专业能力”。

承办学校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的张云鹰校长“拥抱传统文化、弥漫书香文化、孕育校园文化、推动开放文化”等方面,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治校之道——越千年敬畏传统,拥抱传统文化;揽群数雅养华气,弥漫书香文化;拥千壑谋设计校貌,孕育校园文化。

《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在发言中提出值得教育人高度关注的四点时代变化:经济水平提升、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智能技术发展、人类安全空前脆弱。而在这样的时代变革中,当代校长应该思考的10个问题——“培养什么人?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啃老族”、“佛系”青年?为什么我们读不懂现在的儿童?你了解老师的精神世界吗?你的办学思想是空中楼阁还是现实存在?你做过多少件成就教师的事情?家校关系为何如此敏感和紧张?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了?你为什么不写文章?”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在发言中主要分享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谈“大德”“大爱”“大情怀”,它们分别有何种内涵,以及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将这样的价值观追求落地。她认为,德是我们要培养的育人目标,是我们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情怀是外显的一个状态,是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所表达出来的一种行为特征。但这里最核心的则是爱。而是可以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认知领域的热爱(好奇心),另一个是社会领域的换位思考(同理心)。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陈永平在发言中介绍学校基于育人目标的跑道预设,保障学生“跑得起来”的质量,并把核心素养和育人目标融入课程内容。他认为在学校中的价值观教育首先要高举起全体认同的价值观,继而需要下降到一个附着的支架上,最后是培上肥沃的土壤,结出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吴永军教授认为: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能力。学校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不是单纯是教学。学习与教学要取代教学与学习,因此学习资源的供给和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学校的管理核心。课程领导力建设就应当成为学校的行政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校长的核心能力。

晓黑板创始人卜江讲述了晓黑板的创业历史,将家校沟通升级为家校“管理”,认为家校管理中,教师群体需要的是有控制权和引导权的沟通工具。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教授的报告首先抛出一个重要的诊断:中国未来社会成为什么样子,关键是如何教育培养的孩子。学校就读经验赋予孩子的品质发展,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好的社会,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需要一个好的关系,好的关系背后是品质对人的影响。积极层面越高,社会就越正能量。”他强调,在新时代,学校教育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孩子崇善尚美。学校要有灵魂,有精神引领的学校,才能适应新的时代定位和要求。校长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改变内心和看待事物的方式,也需要从整体、系统完整性思考学校发展,只有这样的思考,才能为孩子营造一种生命体的发展空间,培养孩子崇善尚美的生命体征。

吉林新优教育集团总校长李桢“体制创新、系统设计、平台搭建”三个方面就学校管理机制创新相关的方法论进行了发言。

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认为,美好的教育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和谐统一,优秀的课程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和谐统一,智慧的课堂是思维宽度与理解深度的和谐统一。他特别强调,学生应具备的,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不仅是几个学科,更是面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仅是知识系统,更是关注复杂社会系统;为仅是解题能力,更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是学科能力,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仅是为了分数,更是着眼于未来的学习。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的报告围绕“好学校”这一关键词进行。他认为,学校的魂就是精神。当下中国的好学校,第一要遵从党的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第二要体现时代要求,为富强中国而教,为走向文明中国而教。因此,在时代要求上,好学校就是那些能够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学校。

最后出场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如何做校长”进行了分享。窦校长就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如何实施,如何培养好老师,留住好老师进行了她独具魅力的发言。窦校长真挚地说,校长面对教师时候要思考自己的责任,没能留下他们,是不是自己身上还没有更大的魅力,是不是这个平台还没有留住他二次发展的空间?“即便教师要离开,我们也要送他一程的时候,他也带上这个学校的烙印,让他更有吸引力,让他对学校原来的母校,甚至原来的校长更有感恩心,更有向心力。”她强调,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固定资产,要让固定资产升值再升值。清华附小强调师生管理都要有效能感,通过大的逻辑系统和精准服务,帮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把事干好。“教师就是我们学校的作品,因为我们的孩子们还会向中学和未来出发,我们要所教师这个作品当做精品来涵养,要让我们知道原来老师什么样,来到学校什么样,要把原来普通的人塑造成未来期望的那个人,努力让我们自己做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学习了坪洲小学的校园文化,观摩了坪洲小学的特色课程。来自坪洲小学的教师和同学们展示了足球、舞蹈、绘画、茶艺、器乐等特色配方课程,语、数、英开放式活动课程等。

11月的南国,在深圳的椰林树影中,工作室成员与参会专家、嘉宾、校长和老师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学习时光。校长要埋头走路,更要抬头望天,在陷入“三忙”的工作中,时时反躬自省必不可少:我了解时代吗?我仍在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吗?我还有哪些不足,我还有学习力吗?关于“新时代学校使命和高质量教育”的大会已经结束,但思考和学习仍将继续。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