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科育人新体系,四川省第 27 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暨第 3 届 STEM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会于12月4日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如期召开,大弯小学steam团队老师应邀参加。
研讨会上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通过微论坛、主旨报告、主题论坛和专题交流形式进行。四川省教科院院长刘涛、四川大学副校长梁斌、四川师范大学汪明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所所长郝志军、四川大学教学名师阎钢等“大咖”云集,各位专家,没有用高深的学术研究“摆”道理,而是深入浅出举例子,给在座的老师在课堂教学、教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殷切希望。阎钢老师以自己荣受总书记接见、“千钧在握”与总书记握手的亲身经历,风趣幽默的唤起老师们明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使命感,激励老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接着北京中关村三小老师万霞和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现场演示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身边的国家机构》。互动强、问题清、主体明、气氛浓、活而不乱、繁而不杂的课堂,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在课堂上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体现着课堂处处有德育。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面向未来,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面对新形势基础教育又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老师如何在方方面面贯穿德育?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上午的研讨会一个个的问题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思。
下午的steam论坛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上东学校青年教师高涵示范执教开始,她和同学们给大家带来了《道路出行安全提醒》示范课,课堂以生活中交通安全问题视屏开始,让孩子们归类安全风险原因、梳理问题、提出规避风险可行方案、评价自我方案可行性。一个小时的示范课,针对现阶段孩子的特征,高涵老师引导孩子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工程日志上记载了他们思维的火花,也是在工程日志上体现着他们对自己想法的质疑、改进,让孩子们从多方面、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出了自己方案设计雏形,在项目的开始旨在培养孩子们工程师思维,让孩子们在过程性的书面材料中记录成长。

接下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德阳岷山路小学、绵阳安州区秀水一小、成都外国语学校五龙校区小学部给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steam课程开展经验。无论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年举行的“快乐72”职业体验活动、德阳岷山路小学以中国二重为背景的工业steam融合,还是绵阳安州区秀水一小非遗与农村特色结合的玩转金钱板、成都外国语学校五龙校区小学部的以桥为载体的课程,都是以一个主体,在各个学科中融合,无形的建立孩子的思维能力、美学体验、财情理念。

Steam是一种理念,不是一门课程,体现的是融合和实践,steam课程时时处处都有,如德育教育一样,在老师的课堂、在升旗仪式、在运动会中都可以进行。在各校都在开展steam课程教育、探索steam教育的形势下,我们要理清我们为什么要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的问题,首先要认识我们的教育根本任务,守得初心就会在融创项目中先行。
德国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此次的培训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意识到了肩上重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