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弯小学开展“清白从教、美丽人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18-05-22文章来源: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小学 浏览次数:

身正为范  清白从教

——大弯小学开展“清白从教、美丽人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从今年3月开始,我校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清白从教、美丽人生”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暨加强教师队伍作风建设严肃治理有偿补课活动,不断巩固学校在治理有偿家教等加强师德师风方面取得的成果。为进一步筑实教师思想基础,5月,我校又充分利用行政扩大会、全校教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党员固定党日活动等契机,以学习、讨论、征文和演讲等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学习、我的教育观大反思、清白从教大讨论等“清白从教、美丽人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现将活动中老师们的师德学习讨论感悟选登如下:

 

专业才是王道

魏图英

    我一直在追寻,追寻我心中的至美课堂。在至美课堂的追寻途中,我一直很迷茫,因而也很摇摆,不坚定,不自信。

    说来很惭愧,讲来很真实,“不专业”是我的硬伤。所以至美的课堂,常常只是一句口号,一个梦。

    在已经过去的19年里,我曾经很问心无愧的说,我对我的工作倾尽了我所有的热情,所以我一点也不惭愧。曾经的我一度也认为我已经是能创造至美课堂的一位合格的语文老师。但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后的这个暑假里,我才猛然间发现我一点也不专业,甚至都赶不上一位尽心一点的家长。也就对社会上人们说的,谁都可以当语文老师表示了理解。

    要想拥有至美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具有极强的专业水准。我个人认为一位专业的课堂设计者,必须要有全面地三观体系,并能相互对应,从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传道授业解惑。暂且称为语文“三观”法。具体说来就是以下三观:

    一观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的规律。

    二观语文知识结构逻辑体系。

    三观知识与能力的训练策略。

    为什么一观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对学习的主体都不了解,你说的所有的设计是不是都是空中镂刻虚得慌呀!可扪心自问,我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吗?真心话,不了解。这就很可怕了,就像一位医生并不知道病人所患何病,就倾尽所有去医治,那是要出大事的。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我们设计课堂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需要望闻问切把好脉,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

    作为语文老师要对自己的自留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胸有成竹,画出流芳百世的美图来。我们对语文知识结构的逻辑体系要深入研究,找到规律。将知识深入浅出的带给学生,这就是语文老师的价值所在。我们知道做每一步的道理,更明白这一步对下一步的作用,给学生建构语文知识树,最终达到不教的结果。

    有了对学习主体的充分了解,又有对学习材料的全盘把握,这时候我们最专业的才能就得大展拳脚了。那就是借助学习材料,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形成能力。我们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契合知识特点的训练策略,以及训练的难易度和次数就都有了依据和实效。

    曾经我听到一些数学教学能手在那儿唏嘘:我实在是不想再教某某年级了,那个知识点我都快教得发吐了;这个知识必须要放在那个知识前面来教;开学前两周必须要把什么过关、、、、、、、我就由衷的佩服,他们很专业,他们能说出这番话来,是因为他们把教材烂熟于胸,更将知识体系融汇贯通,研究明白了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清楚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学技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才能达到这样的功力——打哪指哪,一打一个准。

    所以至美课堂,要的是专业的教师,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去设计和实施的唯美工程。要想拥有至美课堂,先要拥有至美教师。

    为了成长为至美教师,请让自己专业一些!在未来的路上我会努力让自己真正的专业起来。

一个蛋糕背后的“幸福”思考

吴红梅

蛋糕,总是给人以香甜可口的滋味儿,生日蛋糕,也往往给人带去幸福与快乐的感受,每个孩子几乎都渴望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点燃蜡烛,许下心愿,分享最为美味的蛋糕,那满口的仿佛不是甜甜的蛋糕,而是即将实现的美好愿望。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和家委会的成员们为孩子们预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打算为出生在2月的几位小孩子庆祝生日,让大家在“生日季”的活动中感恩父母,分享快乐。周五的下午,家委会的两位成员捧着大大的蛋糕,早早的来到了学校,兴奋的和我讨论接下来的活动安排,望着彼此的笑脸,仿佛过生日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我们几个大人。随后的“二月生日季”在一片惊喜声中拉开了序幕,小寿星们接过我精心写下的小小卡片,在大家齐声祝福“生日快乐”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没有人暗示,却莫名的统一,每一位孩子都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了别人,让大家,尤其是让我们三位大人震惊不已,瞬间觉得这些童言比面前那美味的蛋糕还要更加香甜,更加令人感动。

然而,在我们还沉浸在别人艳羡的欣喜之中,班级QQ群里却已经开始了一场大讨论。一位爸爸认为全班花了285元钱为二月过生日的同学买蛋糕太浪费,毫无意义……他的言语犀利,想法极端,引发了其他家长和他的“辩论赛”。随后在他弄清楚费用开支明细后,又表示支持这种做法。中午,我在饭桌上迅速地在班级QQ群里发布了班级公告,也表达了班级“生日季”的初心,并结合家长们的建议做了分析和反馈。原以为一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谁知下午一位孩子的监护人,很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就“蛋糕”一事和我展开了持续近一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她和上一位家长有所不同,她关注的不是蛋糕本身的价格,而是班级生日庆祝的形式,她认为班费就是不能用来买蛋糕,特别表明了自己的孩子在老家有庆祝生日的忌讳,而向我提出了另外的建议。针对家委会的好心并不领情,因为没有提前告知其他家长,她表示不能接受家委会代表她的意愿……

虽然在这次的通话中我和那位监护人的想法得到了彼此的理解,最后也解开了她的心结,但是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于是和身边的人聊起这件事。同事们了解了以后都觉得这些家长的观点实在不可理喻,而身为同年级的学生家长更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觉得“生日季”的形式是他们的孩子所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用大家自愿募集的班费购买一个生日蛋糕,怎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他们觉得能生活在我们这样的班集体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幸福的,家长们应该全力支持才对!作为我们的科任老师也为家委会成员和我鸣不平,班费“取之于学生,用之与学生”,家委会负责采购的妈妈还费尽心思的和商家讨价还价,结果还被人责怪,他们得多冤屈?我还专门查询了有关班费的资料,班费指班集体从学生处收取的少量钱款,或通过公共活动获得集体资金来源,得到班集体大多数成员同意,并全部用于集体活动中。难道购买蛋糕不是用于集体活动吗?大家秉着一颗好心想给孩子们带去的惊喜竟然被误作驴肝肺,哎,真是!委屈归委屈,第二天,我和家委会分别就这件事情在班级群里进行了解释,并且表示以后将会更加全面的考虑家长们的实际情况来组织班级活动。

“蛋糕风波”真的落幕了,班级活动照常开展,家校联系似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可是这个蛋糕却堵在了我的心里。我从教很多年了,与行行色色的家长和孩子们打交道,从来没有这么令人失望过。在自己的班主任岗位上,在自己的班级里,策划的方案第一次被人如此强烈地反驳,有一种拿了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反而挨骂,就因为这钱不是自己的窝囊劲儿。当然也有人安慰我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必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可是这个腻味的感觉始终无法消失,当然我纠结的不是这一次次观念的碰撞所带来的后遗症,因为自认为还是相对客观的老师,对于这次的建议,我还是能够接受并改进自己的一些做法,但是我的内心却存在着一种很强烈地对工作现状的否定感,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的质疑!

带着这些小情绪,我开始了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名师研修班的学习。身边的同学们都是咱们区的教育教学楷模,从课程表上罗列的讲师名单来看,他们不是教授就是专家,可都是大师级人物,看着大师的名字,望着同学们的笑颜,我猜想着他们的幸福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程斯辉院长第一个开讲,他似乎是专为我而来,因为他讲座的题目是《怎样幸福地做教师》。首先剖析了当今教育出现的“五不满”现象:政府不满,社会不满,家长不满,学生不满,教师自己不满。程院长指出教师要幸福快乐地将人类社会最崇高、最复杂、最尖端的教育事业做好,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把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遵循教师职业的必然;二、把握教师角色多重特征,学会教师角色的转换;三、把握教师的教育生命周期,突破“高原期”;四、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提升应对压力的本领;五、把握教育的本质,正确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六、把握幸福的公式,幸福地做教师。

在讲座的过程中,程斯辉院长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他旁征博引,引用了丰富的事实案例,使我如沐春风,深受启发。我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热爱并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反思自己的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不断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突破传统、习惯经验和自我,敢于正视不足、批判自己、否定以往的经验,做一个有“人性”意识、有“人权”意识、有“人道”情怀、有德性、内心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教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

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如果你不那么急功近利,不那么计较得失,如果你用爱的目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那么,幸福,真的随处都在!因为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叶的事业,需要爱

袁雨涵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我想,教师的事业就是叶的事业。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用爱和生命来呵护学生的真实事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引人深思。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作为教师,我们要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对学生无私的奉献。这种爱,不是出自于个人恩怨,而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教师也应该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还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回到在日常生活中,想起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那理解的微笑、会意的眼神、无声的流泪,这不都是我们用爱换来的吗?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阅历春秋 苦苦耕耘  用爱心浇灌祖国的花朵

廖学文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二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1.8徐秀娟 师德论文.docx

陈雪娇 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doc

孩子,其实你已经发芽  李福燕.doc

何燕的师德论文.doc

教师专业发展(曾纯会).doc

刘兴群师德论文.docx

普艺师德论文.doc

谱写师德与爱心-马晓丽.doc

浅说师德—张娟丽.doc

浅谈“师爱”在教育中的两种倾向 余瑛.doc

师德(何世强).doc

师德论文   罗 丽.docx

师德论文  陈静.docx

师德论文  余婧.docx

师德论文 肖元丽.docx

师德论文(程凤华)1.doc

师德论文(蒋小梅).docx

师德论文(路兴春).docx

师德论文(温晓蓉).doc

师德论文(吴纯川).doc

师德论文(尹京琴).doc

师德论文(袁雨涵).docx

师德论文-陈红.docx

师德论文胡婷.docx

师德论文-邱道蓉.docx

师德论文——杨苗.docx

师德论文——周凤英.docx

师德师风建设陈明珠.docx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何萍.docx

师德文章(李春霞).doc

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 周梦华.docx

唐静师德论文.doc

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危害——司晓娜.doc

小学师德师风论文 冯芳馨.doc

小学师德师风论文(付和芳).doc

欲教于人,必先立己身(1.4班黄露霓).docx

赵艳丽  师德论文.doc

做到问心无愧-师德论文(邓靖).doc

做一名追梦的好老师-张雪梅.docx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